新聞中心
作者:豬價格網 來源: 福建光華百斯特集團 點擊數:703
面對誘惑,那么能耐得住寂寞
溫氏與行業很多企業相比,顯得那么低調,卻一直是讓人不得不關注,因為它的發展,他的業績,它的指標,一直令行業側目。有句話說得好:“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很聰明,沒想到我們爬到半山坡,抬起頭來的時候,我們認為那個最笨的同學已經到了山頂。”很顯然,今天的溫氏就像我們眼里那位山頂上的笨同學。
1、經營上的三個觀點
我一直提倡三個觀點,并樂于實踐,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大道至簡:簡單的才更容易操作,更容易做好!把理論講復雜很容易,而操作起來簡單、利落、高效則很不容易;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過,這個快不是“蘿卜快了不洗泥”的快,而是抓住關鍵、突出速度的快;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有人說,王老師,那3豈不是和2沖突了?當然不是,2講得是戰術,3講得是戰略。當戰術和戰略沖突的時候,我們寧愿慢下來,慢是為了給快打基礎;而戰略清晰、時機成熟的時候,快就成了必須。這就是辯證法。
2、溫氏的戰略定力
溫氏第二個很厲害的地方是驚人的戰略定力。在我的眼里,至少在前面30多年中,溫氏一直在堅持專業化而不是多元化。這在一個成功并且擁有大量現金流的企業,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不容易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厲害。
最近有個很大的新聞:港股上市公司“輝山乳業”一天內市值跌掉了85%,眨眼間200多億沒了,資金鏈斷裂。為什么?多元化,抽血去搞房地產,而東北的房價不漲反跌,終于幾乎拖垮了主業-“輝山乳業”。
一個企業發展順了,手里錢多了,就會忍不住想多元化,當然,這也無可厚非,是企業的戰略選擇之一。但一個企業是走專業化還是多元化的道路則需要很強的戰略定力。創業早溫氏一年的新希望六和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企業了,不過,市值大約是340億;同樣成立于1983年的世界水產料大王,通威股份現在也是“雙主業驅動”-水產和光伏產業,目前市值約240億;大北農看起來不算多元化,雖然同是生產資料屬性,其實種子和飼料完全是兩個東西。農牧企業中幾乎是上市最晚的溫氏,今天的市值則高達約1500億,至少從目前來看,溫氏的戰略定力,通過專業化的發展并沒有輸給多元化,這也同樣是給我們一個啟示。
1983年,溫氏誕生了,最開始是養雞,再后來是養豬,現在還有一點奶牛(做供港牛奶)和海洋水產,但都沒有脫離自己的主業,都是圍繞餐桌的有效延伸。當然,溫氏還有大華農(疫苗和動保)、南牧機械(養殖機械)、環保公司,也都是圍繞養殖的配套產業。
從1983年到2017,這經歷了34年,這34年當中,多少企業涉足了房地產和多元化? 這34年,溫氏低著頭拉車,拉出了一個最大的農牧上市公司,也拉出了一個世界最大的養豬企業。
在我的眼里,很多企業都是在跑短跑,一次次的跑短跑,而溫氏則是在跑長跑。跑短跑要的是爆發力,而長跑則需要耐力和持久力。養殖業其實是一個“三高一長一低”的行業:高投資、高風險、高技術含量、投資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想賺大錢,靠得是規模和效率,靠得是心無旁騖的堅持和努力。
三、將專業進行到底
這些年看過很多溫氏的合作養殖場,據說,溫氏的合作養殖場有5萬多個,僅2015年,合作養殖場的獲益就高達61.19億元。說真的,前幾年,在我看過的那些豬場中,溫氏的豬場不是最土豪的,也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卻是很務實、很節約的,可能這也正是溫氏成本長期低于行業的原因之一。
在我的印象中,溫氏很少大幅度的改變,而是在持續不斷的精進,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形成了溫氏自己的系統。其實,好想溫氏2000年左右才開始涉足養豬,如今不過10幾年的歷史,在我們這個行業,它不是最早的,如今卻是最大的和效益最好的。中國豬業一直沒形成相對模式化的豬場建設和養豬系統,但溫氏作為一個企業,則已經實現了,持續的專業化提升是溫氏能夠走在行業前面的重要原因。
我們這次走訪了溫氏在2016年才改造完畢的高村豬場,一個設計存欄母豬約4000頭的美式豬場。這個豬場已經和我過去看過的豬場有了很大的變化,大量應用了智能化和物聯網技術,在指揮顯示屏上可以實時看到豬場的各種數據,包括環境、污水處理和豬的生產數據。
中國的豬業因為有了溫氏和牧原這樣的企業而讓我們看到了在養殖成績上不斷比肩歐美的希望,也給我們樹立了行業標桿。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我們未必要走溫氏的道路,但溫氏34年行走中的優秀經驗卻值得我們深思:溫氏雖不能復制,卻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2017-03-30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