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新浪網 來源: 福建光華百斯特集團 點擊數:614
未來的生豬產業鏈條上的各生產環節的發展將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理念,會更加健康、有序。在龍頭企業帶動下,會充分增進生豬產業鏈條各產業融合,實現生豬產業規模、集約、健康和可持續化發展。
在過去的2016年,生豬產業在不斷的細微震蕩中調整前行,總體而言,生豬市場行情火爆和飼料成本降低,帶來了生豬價格和養豬業全年平均盈利水平雙雙開創歷史新高的局面,生豬產業量、價齊增,堪稱歷史上的“金豬年”。2017年春節已過,生豬產業已基本結束了受節日影響的區位小震蕩行情,根據長江證券2月25日發布的行業分析顯示,本周生豬均價17.02元/千克,周環比上漲0.12%,豬價仍處于不斷微調狀態。據農業部2017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生豬存欄量35668萬頭,環比減少2.9%,比去年同期下降2.8%,能繁母豬存欄量降至3651萬頭,環比減少0.4%,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上述數據顯示出目前的生豬存欄量仍處于下行階段,補欄速度低于預期,生豬供給復蘇還需要一段時間。
環保監管提升行業準入門檻
目前生豬產業受豬周期及環保壓力影響,整個行業處于進一步整合、調整狀態。一方面豬周期的影響力減弱。歷史上,豬周期一般遵循“豬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豬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豬價上漲”的循環軌跡,但在本輪豬周期中,從2016年整年來看,豬價除了階段性調整震蕩外,基本都處于高位,豬周期持續時間較長,同時,在這次豬價持續高位的情況下母豬存欄不升反而環比減少,折射出整個生豬行業在環保壓力下的進一步洗牌和重構。另一方面,與其相對應的,則是環保政策持續加碼,影響效力顯現。2015年新《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同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明確要求推進生態健康養殖,在重點河湖及近岸海域劃定限制養殖區;農業部則跟進出臺《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以配合貫徹實施“水十條”;2016年11月底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前,各地區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隨著系列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的出臺,限養、禁養區的劃定及豬場拆遷政策不斷落地,對生豬養殖產業的門檻準入及養殖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愈加嚴厲的環保監管使環保成本在生豬養殖成本中的占比顯著增加,不合規的散戶退出加快,新戶不敢貿然進入,現有的老養殖戶不敢盲目擴養,新建的規模養殖戶必須配備污水處理設備,已建的養豬企業也要逐步進行環保改造。隨著環保門檻提高,環保政策持續加碼,對于中小規模的養殖場,每頭出欄商品肥豬的環保投入成本進一步提高,由此大大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目前,在諸多環保政策落地實施下,2016年全國超過20個省份劃定了生豬禁養區,南方水網地區調減生豬1600萬頭,全國生豬存欄減少8%,調減生豬3600萬頭。
大企業加速生豬布局
可以看到,在供給端,生豬養殖受土地、環保、資金、勞動力等因素的約束越來越大,而在需求端,市場越來越注重豬肉的質量和安全,對于中小型養豬場來說,其生存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大型養豬場可以靠更低的養殖成本、更高水平的養殖技術、更優質的肉品以及更完善的產業鏈逐漸吞并或者擠壓中小養豬場,占領市場份額,這就意味著生豬養殖行業的規模化、集約化飼養是必然趨勢。農業部發布的生豬生產“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2020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例要從2014年的42%提升至52%。當前,我國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仍然較低,2015年出欄規模在500頭以上的豬場數量占比僅為1%,國內最大的養豬企業溫氏股份的生豬出欄量的市場份額不到3%,因此行業集中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飼料、資金鏈及環保政策效應造成一部分養殖戶被動退出的同時,一些上市農業企業利用已有的強大資本優勢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加速跑馬圈地,投資建設大型生豬養殖項目,打造安全放心的集種苗、飼料、養殖、肉品銷售于一體的系統化工程,謀求生豬產業鏈一體化運營。可以說,未來將是中國養豬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可持續化發展建設的黃金時期。
大型上市農業企業紛紛布局生豬產業,并利用和結合自身在資金和技術服務等方面優勢,在選址布局、房屋建筑、設備選型、信息化建設、遺傳育種、飼料營養、疫病防控和飼養管理等方面樹立更為科學的發展管理理念,為生豬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動能。部分企業深耕的互聯網平臺也將為生豬規模化養殖產業帶來更為優秀和便捷的產、供、銷服務,如正邦科技并購中國養殖網,引入互聯網技術和運營的專業人才,創建面向客戶的行業資訊平臺和在線技術服務平臺,協助推進公司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大北農集團則通過豬聯網平臺對豬場管理導入科學的思維模式,提高養豬生產效率,打造養豬人的快樂生態圈,同時建立網上國家級生豬交易市場,對生豬產業鏈條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打造產、銷大平臺,也將充分利好養豬人和生豬貿易商。
轉型升級 大勢所趨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在2016年全國畜牧業發展高層論壇所作的“當前畜牧業主要形勢與任務”報告中指出,未來政策將從支持結構調整、綠色發展、畜牧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畜牧業現代化建設等五個方面支持養豬業發展。具體包括:一是推進減量提質。標準化規模養殖,減少養殖場戶;嚴格飼料企業監管,進一步減少企業數量,政策支持和監管都向標準化規模化場傾斜;二是推進綠色發展。主要是糞污的資源化利用、草原保護建設、相關法律修改等;三是推進糧改飼。實現種植業養殖業雙贏。
在《養豬業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將“生產穩增,基本自給,規模比重提高,生產與環境協調發展”作為生產目標和生態目標,并對生產區域做出了部署,包括重點發展區(7省市)、潛力增長區(6省)、適度發展區(7省區)、約束發展區(11省市),明確提出將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云南和貴州列為潛力增長區,將陜西、甘肅、新疆等7省列為適度發展區,這些區域的發展環境好、增長潛力大,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紛紛投資建廠,這部分生豬產能將在未來陸續得到釋放。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2017年生豬產業將繼續在不斷整合中調整前行:受環保影響較大的南方省份生豬存欄在經歷這兩年去產能和產業布局調整后,存欄將趨于穩定,同時,規模化大型農業企業布局及投產建設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開展,將彌補環保及散戶退出所產生的市場空缺,而未來規模化生豬產能陸續釋放后,豬周期有可能變長、變平緩,市場更趨于理性和良性發展。
雖然對2017年生豬市場的行情無法準確預測,具體表現是否會出現像一些研究機構所預測到的,2017年生豬存欄將出現企穩、震蕩、回升的走勢。但是我們可以充分想象和預見的是,未來的生豬產業鏈條上的各生產環節的發展將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理念,會更加健康、有序。在龍頭企業帶動下,會充分增進生豬產業鏈條產業融合,實現生豬產業規模、集約、健康和可持續化發展。
2017-04-01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