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豬周期進入下行通道的同時,今年也是養殖行業環保拆遷的最后期限。春節前后,禁養區域多地政府已紛紛下發拆遷通知,南方地區生豬面臨集中出清的局面。
由于環保發力,湖南湖北等地的生豬被迫集中出欄,當地豬價已跌破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大型養殖企業集中補欄,環保因素帶來的豬價利好也已減弱。不過,目前“南豬北養”趨勢已逐步形成,對規模型企業形成利好,將有助于提高行業集中度。
豬場禁養區大限將至
2016年以來,煤炭、鋼鐵等行業的環保限產,對行業影響深遠,推助了產品價格上漲。對于同樣高污染的生豬養殖行業,環保政策也將對行業形成巨震。
在環保的壓力下,2015年至今全國各省份均已展開對生豬養殖的規劃,其中提出禁養區豬場要實施關閉或者搬遷。2016年4月份,農業部發布了未來五年生豬產業規劃,把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這八個水網密集的省份規劃為限養區,也就是說這些省份有大量地區被規劃為禁養區,同時大量的豬場被拆遷。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前,全國所有禁養區的豬場都要完成關閉或搬遷,已對各地的拆遷工作下了最后通牒。目前全國禁養區域已經超過了19個省。
2017年,全國禁養區內養殖場關閉拆遷浩浩蕩蕩展開,多地政府紛紛下發具體文件,明確拆遷最后期限,補償措施等,對當地養殖戶影響深遠。
“4月下旬,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南,開啟新一輪禁養區豬場拆遷工作。部分處于禁養區的養殖戶,被迫將欄內生豬出清,導致本就處于豬源偏多狀態的市場再次飽和,一路拉低豬價。”卓創生豬分析師王燕潔稱,湖南、湖北兩地因環保壓力大,無論散戶還是大型豬場都被拆遷,肥豬標豬集中出欄,2/3地區豬價已跌破7元/斤,當地主流出欄價已降至13.6元/公斤左右。
招商證券研報曾指出,2016年因環保整治而削減的生豬存欄為3600萬頭,2017年是禁養區關閉或搬遷的最后期限,各地政府將加大治污、拆豬場力度,清退范圍也將擴大,將繼續影響生豬供給。
大量禁養區農戶產量縮減后,本應對整體生豬養殖市場帶來利好,但事實卻不然。
“規模廠覺得這么多散戶被拆遷,市場供應短缺,所以進行大量補欄。據實際了解,雖然散戶倒了,但規模廠的產能起來了。例如行業龍頭溫氏牧業,2016年就迅速擴大了產能,規模場產量同比去年至少增加了20%。所以環保因素對豬肉價格的利好已經大幅減弱。規模廠補足的量已經完全覆蓋散戶被拆遷的量,甚至還更大。”
生豬分析師牛哲認為,南豬北養的話,可能會讓南方豬價走高。但目前全國需求疲軟,所以南方豬價不會有太大增長空間。而且目前交通發達,很多地方生豬運輸一天就可到達,所以如果南方成為高價區,北方生豬資源就可很快補齊,不會有太大的價差。
“南豬北養”趨勢已現
《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全國劃分為四大區域。重點發展區包括河北、山東、河南、重慶、廣西、四川、海南7省(區、市)。潛力增長區為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云南、貴州。而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南方水網地區已成為約束發展區域。
“‘南豬北養’不僅是政策引導的大趨勢,也是順應資源、環保要求的必然之選。”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認為,東北地區土地、玉米資源豐富,本就是養殖優勢區域。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各地區價差逐步趨于合理,東北地區玉米價格較低,產業轉移的動力逐步增強。
事實上,大型養殖企業已展開向北布局的腳步。
2017年1月,牧原股份攜30億元在黑龍江設立年出欄200萬頭的規模化豬場。而早在2016年10月,大北農和金新農分別斥資20億,進駐東北地區。同年11月,溫氏股份、天邦股份和正邦集團在東三省也共規劃了1400萬出欄量的規模化豬場。
據黑龍江媒體報道,目前已有27個大型畜牧產業項目在黑龍江布局。如大北農、天邦、正邦等企業重資投入。《內蒙古養豬企業行業名錄2016年最新版》的統計也顯示,截至2016年7月,內蒙古養豬企業已經達997家。根據《2016年農牧業上市公司投資活動回顧》,在按投資額占比排名前十的省(區、市)中,南北各有5個,但北方的內蒙古、河南、黑龍江、山東、河北的投資額占比合計達到59%,南方的安徽、湖南、廣西、湖北、四川等的投資額占比合計只有27%。
“長期來看,養殖行業環保拆遷對規模型養殖企業是一大利好。”牧原股份董秘秦軍認為,大型企業多年形成了成熟的環保方案及循環供養模式,對環保養殖成本可控,也成為這兩年到各地發展的優勢,地方政府很歡迎。
其表示,目前養殖行業分散度很高。據牧原股份的調研數據,2016年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不到4.5%,所以豬價的周期性特征短期內不會消失。此番國家加大力度規范生豬養殖,不僅將對環保起到作用,也會加快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搜豬網負責人馮勇輝也表示,國家統計的全國生豬年出欄量約7億頭,目前溫氏股份年出欄約2000萬頭,牧原股份約800萬頭,其他幾家加在一起約一兩千萬頭。所以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年出欄總共不超過5000萬頭,占比不足10%。而在發達國家,美國生豬規模養殖企業的占比達到一半,歐洲屠宰行業集中度也較高。我國生豬養殖的行業集中度仍處于較低水平。
“國家對于養殖行業的環保監管,除加速‘南豬北養’外,行業所需要面臨的環保問題也更加嚴峻。根據發改委規定,新建規模養豬場環保投入比重占總投資的40%以上,投資運營成本大大提高了養殖業的入業門檻,也就進一步促使行業集中度提升。”馮勇輝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