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農財寶典》新牧網 來源: 福建光華百斯特集團 點擊數:581
自2016年4月以來,我國十多個省區已啟動生豬禁養區的劃定,據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清拆豬場直接削減了1700多萬頭生豬出欄量,約占全國產能的5%,數字相當驚人。
當年大部分省制定的整治時間截止期限是2017年底,眼看離截止時間只剩不到40天,禁養區內的養殖場要徹底搬遷拆除完閉,拆得進度如何?
超10萬家豬場被拆,生豬產能削減1700多萬頭
據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截止至11月15號的整治數據(如下表所示),超過10萬家養豬場被拆遷,目前被拆遷關閉豬場已經導致生豬產能縮減1700萬左右,這就意味著拆遷地要面對生豬產能供給問題和養豬人要面臨生計問題。
就產能供給問題,記者了解到最為典型例子浙江,因拆遷削減了800萬左右的生豬數量,最終的結果是需要在外地建設500萬頭生豬供應基地以解決問題。廣東廣州更是補貼外調進入廣州的生豬每頭補貼15元的方式進行。
小豬場被拆,大集團猛力進駐
被清拆的豬場大部分是中小養殖場,拆遷的源頭本身是為了環保,而令人費解的是,部分地方拆掉了小豬場,卻引入了養豬大企的猛力擴張。
2017年上半年,養豬場被拆遷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影響之遠的要數福建和江西兩地。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南平市的“鐵腕治污”系列行動,共拆除生豬養殖場11396家,拆除面積730.12萬平方米,削減生豬364.11萬頭。
根據2016年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福建省共出欄生豬1720.52萬頭,由此計算,被削減的生豬數量高達21%。
福建省南平市豬場被清拆之后,金新農的養殖小區在同一個地方建起來了。2017年3月3日,金新農投資20億落戶福建南平,建設年出欄百萬頭生豬的立體生態豬養殖及肉聯加工項目。
中小養殖場被拆,大型養殖企業進駐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江西高安市同樣受到“重拳出擊”,拆除6000多個豬場,豬舍面積510萬平方米。2017年6月網易味央與江西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落戶高安建設占地3300畝,年出欄黑豬15萬頭的豬場。
江西省養豬專業委員會主任游金明向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介紹,江西省近幾年拆豬場導致散養戶的大量退出,但2016年生豬出欄與2015年基本持平,大約在3200萬頭。退出的散養戶養殖量由大型養殖企業通過擴大產能填補了。
在湖北省完成96%的整治任務的這一年,也有不少養殖大企業找到了進軍湖北的契機。2017年3月大北農武漢綠色巨農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安陸市投資2.59個億建設25000頭母豬,年出欄50萬頭生豬的生態養殖場。
2012年-2013年,廣東增城也在猛力拆豬場,拆完之后便引進了幾個大豬場,規模可達10萬頭、6萬頭生豬出欄。政府希望養豬場的規模化和規范化為廣州清零散養豬場提供出路。
為何養殖企業、大集團能任意擴張?
多個案例令養豬人憤憤不平,為什么散養戶被迫退出養豬,大集團卻能任意擴張?
廣州希望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學告訴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對于小型養殖場或者散戶,從節約資源和高效利用的角度來講,分散的養戶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低于集約化養殖場。
而且小型養殖場或者散戶環保硬件設施低,難以達到環保指標,就算達標了后續的運營管理是否到位也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政府對小型養殖場或者散戶的監管難度較大,成本更高,對當地的GDP貢獻沒有大企業明顯,而且大企業投資額度更大;另一方面,對大企業的食品安全監管更容易、產品質量更放心。
某飼料企業高管也認為,政府整治養豬散戶的同時引進龍頭企業在適養區建場,一方面是彌補生豬產能因拆遷導致的不足和保證GDP水平,另一方面龍頭企業養殖生產更易滿足環保要求,也更便于監管,長遠來看有利于美麗鄉村的建設。
養殖大企業能夠帶動產業鏈形成,有能力建立飼料和獸藥等上游產業以及屠宰、畜產品加工下游產業完整的產業鏈。既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為當地政府增加了稅收,是一舉兩得的舉措,所以政府更愿意將資源提供給大企業實現高效利用。
游金明表示,大型集約化企業有非常雄厚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可以在規劃上做到種養結合的完美統一,在管理上做到糞污排放的無害化處理,在畜牧業發展方向上可以發揮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因此,這類企業深受當地政府青睞,并可得到當地政府在土地供應、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如今豬場被拆,散戶是否被遺棄,散戶的出路在哪兒?
某飼料企業高管表示,政府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邏輯,攜手龍頭企業給散戶做引導以及提供生產資源。
現在龍頭企業進入也是在政府的規劃之下引導散戶主動進行豬舍整改升級以達到環保標準,因為事實上很大部分的散戶也在尋求大企業的引導和協助以做到符合環保政策與法規。
當然一些資金實力較強的散戶,也可以在政府規定區域自行建廠獨立經營。即便是環保壓力再大,也具有抗壓能力,養豬事業還能繼續干。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劉德武教授告訴記者,散養戶目前有兩條比較理想轉型的途徑,一是向種養結合、循環經濟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轉型,走適度規模的養殖之路,走生產資源循環的養殖模式,實現減排、降污,順應環保要求,可持續發展。
第二條是大企業+農戶的模式,養豬場地、環保設施等硬件設施由大企業提供,農戶不需要考慮環保問題,農戶轉變成代養角色,大幅度降低農戶養豬的風險,不需要再承擔過去的種種風險,同時農戶仍然能夠繼續養豬事業,保證農戶就業,保障生活來源。俗話說:“豬糧安天下”,就是這個道理。
2017-12-04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