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非洲豬瘟影響 全國生豬產能出現變化 豬價南北分化
作者:中國鄉村之聲 來源: 福建光華百斯特集團 點擊數:397
今年8月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洲豬瘟疫情,讓我國暫行更加嚴格的生豬調運政策。隨著生豬調運難度的增加,南北方生豬價格開始出現分化。
作為生豬主產區,東北地區豬價持續走弱,跌幅遠超其它地區。原因就在于,原本要南下的生豬調運基本停滯,造成了大量生豬被動壓欄,供應過剩。作為生豬主銷區,比如浙江、上海等地區,因為生豬供應緊張,缺口明顯,屠宰企業收購難度增加,導致豬價上漲。
因非洲豬瘟疫情,部分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
9月1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和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各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截至15日,全國已累計出現17起疫情,涉及遼寧、河南、江蘇、安徽、浙江、黑龍江、內蒙古等7個省份。
另外根據農業農村部要求,與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省相鄰的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并暫時關閉省內所有生豬交易市場。至此,河北、山西、吉林、上海、福建、江西、山東、湖北、陜西、寧夏、甘肅等11個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再加上7個發生疫情的省份,全國共18個省份暫停生豬跨省調運。
全國生豬產能持續變化,部分省份生豬缺口變大
從全國來看,自2000年開始,我國生豬養殖的產能分布就處在持續變化中。其中,區域人口流動、豬肉需求及飼料原料保障等因素,都在基本面上影響著我國生豬區域產能的變化情況。
再加上近年來我國的環保壓力增加,土地及用工成本持續上升,大型養殖企業開始逐漸選擇將生豬產能轉移布局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及其它中西部地區。與此同時,四川、甘肅、陜西、貴州、云南也有一定的產能布局。
未來全國生豬調運將呈現以下轉變:東部及南部沿海地區的大量產能拆遷,缺口呈現擴大趨勢,而珠江、長江流域環保整治,減少了中部地區的生豬供應潛力。中部地區是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及江蘇南部的重要生豬調入產區,那么,華東及華南地區的生豬調入將只能從河南、山西、陜西、甘肅調運。而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大量產能釋放,保證了京津地區生豬需求,并擠出河南、河北的生豬調入,若價差大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調入河北、河南市場。
與之相應,有一些省份的調運地位也隨之發生變化: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借助于這次環保壓力倒逼養豬產業轉型升級所提供的契機,促成其主要生豬調出區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豬供應,比如安徽、江西、湖南,將從當前的供應平衡、有少量富余外調,轉為供應偏緊、需要少量調入;河南的需求持續增加,可供調出的數量將減少;浙江的生豬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穩居全國最大的生豬調入省份;廣東的豬肉需求放緩,但大量產能拆遷或轉移,缺口將呈現擴大趨勢。
受疫情和調運影響,南北豬價持續分化
疫情發生后,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加強生豬調運的限制,8月31日又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要求根據發生疫情的嚴重程度,地方做出相應的生豬及產品暫停調運的限制規定。受此影響,8月以來,全國豬價開始出現普遍上漲,區域性豬價走勢分化嚴重。東北地區豬價持續走弱,而上海、浙江在內的長三角地區漲幅領先,四川、云貴地區漲幅次之。
目前,非洲豬瘟疫情出現已有一個半月,東北地區豬價持續走弱,其它疫情區豬價也有所下跌,但跌幅小于東北地區。這主要是因為東北地區的生豬消費不足,需要大量外調才能保證供需平衡,疫情爆發后,京津地區從東北大量調入生豬的現象基本停滯,造成東北地區生豬被動壓欄,供應過剩,價格走弱。
而東部的浙江、上海,由于其生豬需要從其它省份大量調入,調入量往往占據總供應量的40%以上,生豬調運禁止后,本地區的生豬供應缺口明顯,豬價快速上漲。9月13日,浙江、上海生豬價格達到了17.5-18元/斤,較全國均價高出4元/公斤左右,遼寧豬價不足12元/公斤,較浙江豬價低5.5-6元/公斤。
國家統計局:如沒有新的疫情,豬肉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按照一般年份,豬價進入9月后,將會出現季節性回調。但當前疫情的持續擴散,終止了8月初豬價已經出現的回落趨勢,并出現反彈。不過,疫情導致當前大量大豬被迫壓欄,增加了11-12月大豬的供應,將會打壓這一時間段豬價季節性上漲的態勢,限制該季節豬價上漲幅度。
而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9月14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從豬肉價格來看,自2017年2月份開始,豬肉價格持續走低,生豬的存欄、出欄數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個別地區發生疫情,所以豬肉的供應有所減少,造成豬肉價格上漲。從目前來看,天氣轉涼,特別是中秋、國慶節假日來臨,居民對豬肉的需求還會有所增加。但同時,由于價格的上漲,豬肉的供應包括生豬的出欄也會相應增加,如果沒有新的疫情發生,豬肉價格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也就是說,造成8月份消費價格漲幅擴大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季節性的短期因素,這些因素在未來幾個月不會給價格上漲帶來壓力。
非洲豬瘟或加快產能出清,豬周期有望提前迎來反轉
疫情區豬價的下跌,導致了生豬養殖戶的虧損,疫情可能持續擴散,且沒有有效疫苗,這使得養殖戶的補欄意愿不足,后備母豬補欄處于停滯狀態。因此,在本輪豬周期中,豬價向下運行的態勢將會發生較大概率的改變,并增加在2019年一季度中后期(一季度末、二季度初)進入新的上漲周期的可能性。
多家券商研報認為,長期來看,如果疫情大規模爆發,會對消費端造成較大負面的影響,生豬價格持續探底,而政府對疫區采取的限制生豬調運的處置措施,將導致生豬供給進一步收縮,行業產能加快出清,豬周期有望提前迎來反轉。飼料原料有價格優勢,但也導致了我國生豬調運難度的加大,而且過度集中的產能,在出現疫情之后,直接導致東部、南部地區的生豬因調入量偏少,價格飆漲。
業內建議,在未來,東北地區除了發展生豬養殖業外,應該重點發展生豬屠宰—深加工產業,減少活豬調運量,進而減少活豬流通所帶來的疫情風險,積極應對消費者的冷鮮肉消費,減少熱鮮肉消費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