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尤溪綜合試驗站 來源: 中國經濟導報 點擊數:720
立夏,不少北京市民在超市選購豬肉時,發現櫥窗下多了后尖、五花肉、腔骨等8種折扣豬肉。這些折扣豬肉,都是北京市政府以補貼的方式降價而來,降價標準為5元/公斤,平均零售價綜合降幅約18%。
由于降價幅度較大,目前市場普遍反映“往往半天就售罄”。與此類似,穩定“菜籃子”的舉措還有被投放的儲備凍豬肉。雖凍豬肉不及補貼的鮮豬肉購買場面火爆,但因價低質優,尤其是種類為前腿瘦肉、后腿瘦肉的二號肉和四號肉,也頗受歡迎。
“這與近期豬肉價格持續走高有關。”不少市場人士就此表示。北京市新發地批發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通表示,這不僅極大地滿足了市民“菜籃子”與“錢袋子”的需求,也是從根本上體現了對養殖戶的關愛。
儲備凍豬肉“降溫”菜籃子
“都說最近債券比股市好,但股市里的豬肉股真厲害。”記者一位朋友頗感后悔地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早知道繼續持股。”5月3日,豬肉概念股指數在兩市中漲幅居前,漲逾4%。
豬肉股飄紅的背后是價格的推動。5月5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當天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2016年4月21~30日)數據中看到,豬肉類處于上漲——豬肉后臀尖(后腿肉)每千克31.49元,較上期上漲0.14元/千克,漲幅0.5%;五花肉32.36/千克,較上期上漲0.24元/千克,漲幅0.8%。兩類規格豬肉漲幅與上次(4月11~20日)同類規格漲幅皆持平。
漲幅持平之下,則是價格的不斷刷新。全國生豬均價整體呈現上漲的走勢,各省豬價以穩中上揚行情為主,個別城市生豬價格已漲至近年最高——根據濟南市物價局價格監測,4月28日,五一節前濟南市生豬市場平均收購價就已經漲至10元/斤,較前一周上漲1.52%,較去年同期上漲51.06%,生豬價格目前已創出2011年以來的新高。
3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10年來首次發布豬糧比達到10以上。截至4月底,豬糧比已連續5周達到101以上的調控紅線。
也基于此,多地宣布向市場投放儲備凍豬肉——甘肅決定于4月23日至5月6日期間,向蘭州和武威市場投放1400噸省級儲備凍豬肉;陜西也決定自4月23日在西安市啟動儲備冷凍豬肉投放工作,計劃投放省級儲備冷凍豬肉500噸,西安市市級儲備冷凍豬肉300噸,投放期暫定為30天;北京5月5日正式啟動豬肉市場調控和政府儲備凍豬肉投放工作,將每日定點投放5萬公斤儲備凍豬肉,直至7月4日,將累計投放305萬公斤儲備凍豬肉。
目前,各地對于儲備凍豬肉等“穩價”舉措表示認可,投放得凍豬肉也受到了相關地區市民歡迎。
“以往一個地級市投放的儲備肉一般都在1000噸以內,兩周左右放完,北京此次3000噸,力度前所未有。”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北京地區做法值得效仿——不僅大規模投放儲備肉,還對屠宰廠、銷售終端等進行補貼,“老百姓能夠吃到便宜肉,養豬人能夠賣個好價錢。”
從目前看,投放儲備凍豬肉最長時間為2個月。對于這個時間段,馮永輝表示,可謂對癥下藥,時間點選得準——5月~8月或為生豬供應短缺的幾個月。
壓欄惜售的質疑
當前,業內大部分觀點認為,立夏已過,氣候因素將導致消費偏淡,5月份消費并不會有實質性提升,但由于仔豬存欄量偏低,供應量下降基本是大概率事件,豬價仍會持續上漲。“豬肉價格走勢還將受供需影響,投放儲備凍豬肉,可以緩解‘高價’,但難以根治‘供需’。”馮永輝表示,他曾分析,我國消費者每天的豬肉消費量在12萬~15萬噸左右,當前豬肉供給缺口在5%~10%之間,按照上限10%計算,豬肉缺口在1.2萬~1.5萬噸。10~15頭豬,可以屠宰出1噸肉,即市場每日缺10萬頭豬。目前投放冷凍豬肉量相對較低,但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預期,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對于有關部門向超市定向投放儲備肉,平抑肉價的行動,劉通認為,不能將其視為“杯水車薪”。他認為政府此時出手,最大的意義在于,當前氛圍對養殖業已產生誤導,養殖戶存在壓欄惜售,將對日后自身造成重創。養殖戶不應當將此時政府的動作,視為挑戰。
那么,當前價格究竟有沒有存在異常呢?
近期價格走勢,猛一看,確實“不正常”——在3月份,各方分析認為4月份豬肉價格將降溫。實則,4月上旬,豬肉價格確實出現了下降,但到4月下旬,豬肉價格再次“抬頭”。
有養殖業人士表示,當前供需關系偏緊主要是因仔豬腹瀉導致,去年12月份導致仔豬腹瀉,“過完年價格沒有往下掉也是這個原因”。
但去年12月底發病的小豬不應當影響到今年3、4月份——也因此,3月份市場普遍認為4月價格走低。
劉通認為,部分業內人士將之前冬季仔豬死亡影響放大,近期豬肉價格沖高也是因受到此類觀點鼓動。
據他觀察,肉價過低、養殖方虧損時,毛豬易出現病情;肉價高企時,養殖方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毛豬健康,病情出現幾率則低。而2015年冬季與2016年春季肉價偏高,仔豬死亡的案例應該是低的。
對此,馮永輝表示,主要其中受到*情影響的還有部分育肥豬,因此,豬病的影響確實對豬價產生一定的支撐。豬價保持高位的同時,由于今年玉米、豆粕、麥麩等飼料價格不斷走低,導致造肉成本大幅下降,因此很多養殖戶延長了育肥周期、提高了出欄體重,也導致了出欄放慢,“當前造肉成本5元左右,只要生豬價格不低于9元,就會有很多養殖戶選擇養大豬。”
對于當前價格成因,以及養殖戶壓欄惜售心理堅挺的質疑,劉通拿出了兩個數字。一個是“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同比下降10%左右”,另一個是他所統計的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數據——“4月份的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26.53%”。
劉通表示,正常情況下,兩組數據應當同步,相差無幾,但顯然,市場上上市量減少幅度明顯超過毛豬產能下降幅度。因此,劉通認為,若不是數據偏差,則是養殖戶過度壓欄導致。而造成養殖戶壓欄則與一些聲音有關。
隨著近年生豬養殖業的規模化,各種新興第三方應運而生,為養殖戶出謀劃策。但部分網絡公司或集團,未能客觀為養殖戶分析市場,而是迎合雇主心態,過度放大利好消息。劉通舉例道,“如4月中旬,出現一個主流觀點——肉價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傳導到養豬場,則演變為,肉價還有小幅上漲的空間。肉價隨即‘小步快跑’。”
馮永輝認為,作為第三方,如果分析不能夠客觀,是一種失職行為,如同火上澆油。若不能及時告知養殖戶是否補欄或拋售,養殖戶將不能“順市而為”,最終將給自己“挖坑”。
從屠宰場到養殖戶,一家獨大問題多
3月份,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時注意到,各方對于屠宰企業的話語權提出了“意見”。而此次,風水輪流轉,彼時弱勢的養殖方一家獨大,屠宰企業此時則壓力倍增,頗感無奈。
有屠宰廠近期對劉通“抱怨”話語權盡失。2015年,當屠宰量下降時,屠宰企業在對上游養豬人的生豬收購、和對下游消費者的銷售環節皆有較強話語權。甚至曾出現過毛豬低價,白條肉漲價的盈利局面,幾乎掌控了產業鏈的利益分配權。
但從今年3月份開始,面對堅挺的毛豬價格,屠宰廠不僅在毛豬的收購過程中丟失了話語權,在白條肉銷售的過程中也丟失了話語權。在產業鏈利益分配中完全被動,導致其利益受損。
馮永輝對于屠宰場窘境況概括道,“當前屠宰企業高價收豬,低價賣肉,虧。”
對此,劉通比較在意屠宰場“收豬難”這一現象。他認為,一方面,當前信息通暢,養殖戶對毛豬定價相似,低價或因此難尋。但另一方面,養豬場在毛豬的銷售中或已形成價格聯盟,“每個地區的毛豬,幾乎實現了統一價格,沒有低價毛豬。”
據他介紹,在近期豬肉供應鏈中,養豬場處于空前的暴利狀態,“養豬場每出欄1頭毛豬,獲利千元以上,現在1個月或者2個月的盈利就可以抵消此前1年的虧損。”反觀屠宰廠,則進入虧損狀態。
同樣,當前沒有話語權的銷售商,也處于潛虧狀態——銷售商加價空間窄,消費者對高價有抵觸情緒,銷量亦下降。
顯然,當前這豬市的“春天”,僅僅是養殖戶的“春天”。現在,在養豬產業鏈中,養殖戶的角色剛好和一年前屠宰企業的角色進行了互換。
此情此景,似曾相識。在去年,當屠宰企業擁有定價權、一家獨大時,另外兩方也是一片慘淡,當時,也有業內人士質疑屠宰企業對價格的影響
“利益分配不均是一個老問題。”馮永輝對此表示,行業處于過渡期,養豬行業自身,甚至整個產業鏈都不成熟。利益分配、風險機制的弊病頻頻暴露——豬多,養殖方日子不好過;豬少,屠宰企業日子不好過。例如,去年是養殖戶的“冬天”,今年是屠宰企業的“冬天”。
如此反復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行業境況,讓人頗感無奈。但令人期待的是,《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近日由農業部印發了。
對于這份“十三五”期間生豬生產發展的指導性文件,馮永輝表示,看到的不僅僅是生豬產業規模化的扶持政策,還有政府“青山綠水”的決心,明確劃分了生豬產業布局。他期待當前一些弊病,能夠在“十三五”時期發展中得以解決。
實則,近年來,政府一直在鼓勵規模化養豬替代傳統散戶養豬,部分企業的成功,為養豬人指了出路,但初起步的規模化也暴露了些許問題。
如劉通所質疑“收豬難”中的價格聯盟行為。他認為,幾年前,國家為通過規模養殖穩定豬肉供應所扶植的一批養殖企業,部分現或已成為價格上漲的“風向標”,“養殖場占盡利潤,屠宰廠、經銷商無獲利余地。這是一條不可持續、不健康的供應鏈。”
對此,馮永輝也有擔憂,政府調控的目的是防止暴漲暴跌,但若完全將小規模家庭養豬戶擠出市場,也就意味著,當前完全自由、充分的市場競爭將逐漸過渡到優質企業競爭,甚至寡頭競爭,屆時將非常容易形成價格聯盟,廣大消費者利益或將受損。暴漲暴跌的問題解決后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價格方面,就需要政府加強監管,防止相關企業的違法行為。”
2016-05-14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