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 來源: 養豬巴巴網 點擊數:675
每養一頭豬僅獲利17元。”安徽省合肥市物價局近期的一次調研顯示,今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一路走低,養殖戶們再次遭遇“養豬不賺錢”這一周期性難題。筆者調查發現,鑒于養豬利潤并不可觀及風險控制的難度頗大,部分散戶已經放棄養豬。與之相對,近年來,各路資本蜂擁進入養豬行業。在這些逐利的資本看來,養豬是回報率可觀的朝陽產業。
養豬利潤暴跌
天津市武清區后所村的養豬戶劉堯介紹,生豬的最大成本為飼料支出,每頭生豬的飼料成本約為1050元。
安徽省合肥市物價局成本監審局的施東進所做調研顯示,今年1月~6月,合肥市每頭生豬的平均養殖成本為1852.9元,相比去年下半年上漲2.98%。其中,仔豬和防疫成本均比去年有不小的漲幅。
根據施東進的調研,1月份生豬收購價在8.9元/斤時,合肥市養豬戶平均每頭生豬獲利150元,而到6月份生豬收購價降為6.8元/斤時,每頭生豬變為虧損100元。由此施東進得出,“1月至6月份合肥市平均每頭生豬獲利僅17元”。
據施東進介紹,去年同期,每頭生豬平均出欄價格7.92元/斤,生豬一度供不應求。在購買仔豬育肥方式下,平均每頭生豬獲利約300元,自繁自養的話,每頭生豬可獲利約440元。以此計算,合肥市今年每頭生豬的利潤額同比降幅超9成。
除投入產出比外,計算養豬戶的盈虧時,還須將生豬病死率考慮在內。據劉堯介紹,該村一位養豬戶,因購得的30多頭豬病死率較高,“最少損失了5000多元”。
據介紹,后所村養豬戶的數量已經從最初的20多家降到了目前的5家。相隔不遠的養豬大村倉上村,亦出現了“雙減”的趨勢。“所謂‘雙減’,就是養豬人的數量和生豬存欄量都減少了。”倉上村養豬戶尹連山稱,2008年時,村里200余戶中至少有60%的家庭養豬,而到現在,這一比重已下降到30%;同時“養殖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并且多數為自繁自養”。
據了解,當地很多村民放棄養豬后都選擇了打工。“依目前的收購價看,一年出欄100頭生豬,也賺不到兩萬塊錢,而打工的工資則是每月3000多塊。”劉堯說,比起這更重要的是,打工賺錢穩定,無須承擔“賺一年賠兩年”的風險。
資本爭相涌入
與散戶退出相反,近年來大量資本爭相涌入養豬行業。
2011年3月,網易CEO丁磊稱將投入3億元建設1200畝的養豬基地。最新報道顯示,“丁家豬”養殖基地將于年內完工后分批圈養小豬。
今年3月,武漢鋼鐵透露,其“十二五”期間投入390億元發展的“非鋼產業”中,將包括“養豬種菜”。
比武鋼稍早一個月,德美化工也宣布,將在未來3年內投入5.76億元建設“草本酶生態養殖項目”。地產商美林基業也欲斥資1.5億元打造廣州最大的單體養豬場。
早在2008年,有公開報道稱,國際資本大鱷高盛斥資2億~3億美元,在湖南、福建等地收購了10余家專業養豬場。
近期,中糧試點發行“生豬養殖投資單一資金信托”。據報道,這款信托產品的操作方式為,外部投資者認購中糧肉食旗下20公斤的仔豬,出欄生豬按市場價格銷售,收回的資金為信托收益。
6月底,浙江天堂硅谷發行了一期旨在整合湖南、湖北等地養豬場的基金。公開報道稱,一期1.5億元在半月內即超募,認購最積極的為醫療、水利行業上市公司的老總,“基本都和養豬無關”。
“朝陽產業”
與劉堯這樣的養豬散戶不同,在上述爭相進軍養豬行業的企業和資金看來,養豬贏利似乎是道并不難解的命題。規模化養殖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只要“踩好步點、把握好周期”,贏利可以保障。
“長遠看來,生豬養殖的利潤率還是比較穩定的。”國內一跨行業養豬的上市公司高管稱,雖然養豬行業價格彈性較大,但只要“踩好步點、把握好周期”,“在價格低時補欄,價格高時出欄”,“贏利是可以保障的。”該高管表示,與散戶相比,依托龐大資金的規模化養殖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我們會有專業的團隊去選擇和培育仔豬以保證成活率,同時對疫病的監控和防治也很專業。”該高管稱,這就規避了散戶們不時遇到的“買到病豬就全軍覆沒”的問題。
該高管還透露,有雄厚資金依托的大型豬場,在飼料和銷售的議價能力上都遠高于散戶,而且“規模化和專業化養豬是國家鼓勵的方向。”
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養豬業中,散戶占比接近60%,規模化養殖約40%,剩下的產業一體化的大型企業不足1%。
除能繁母豬補貼外,自2007年開始,國家開始對規模化養殖進行力度不小的補貼。其中,年出欄3000頭的養殖場每個可獲得中央補助80萬元。“即使行情再不濟,這也可以保證大型的養豬場不賠本。”散戶劉堯對此頗為羨慕。
“在我們看來,養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上述高管說。
2012-08-04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