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郭長明 來源: 養豬巴巴網 點擊數:701
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苗明對本報說,現在生豬出欄價格不斷下降,不久前甚至跌到每公斤12元(人民幣,下同,約2.40新元),低于每公斤14.40元的回本價格。
養豬場近月持續虧損,讓苗明十分懊惱。
這名49歲的養豬場老板感嘆,去年養豬高峰期,一公斤豬肉值20元,如今不僅不賺錢,還要倒貼儲蓄維持養豬場的生存。
苗明開始對養豬行業失去信心,他說:“身邊一些同行已經退出了,我再做幾年看看吧。”
自1月下旬以來,中國豬肉價格連續數月下降。數據顯示,截止6月5日,平均出欄豬價為每公斤13.24元。
中國過去幾年都面對豬價波動的問題。豬價在2009年到2010年期間,連續下滑了18個月。去年又大幅上漲,最高達到每公斤30元,當時掀起的“養豬潮”,造成今天豬肉產品供過于求。
豬肉價格是影響中國物價的重要因素。據荷蘭合作國際銀行(Rabobank)測算,豬價占了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例的3.6%。因此,每當豬價處于“波峰”時,消費者都會叫苦不迭,官方的通脹壓力隨之增大。
為了引導豬肉供應趨向合理,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上月推出調控預案,采取調整政府補貼、進出口調節等措施。然而,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表示,中央調控的效果不明顯。
個中原因,是中國養豬行業里小型養殖戶居多。據了解,全國大約有20萬戶小型養豬場,其中約六成養殖戶年產少過40頭生豬。當豬肉價格上漲,養豬利潤較大時,小型養豬場往往一哄而上;一旦價格回落,小型養殖戶又迅速撤出,造成豬肉供應短缺,醞釀豬肉價格下一輪暴漲。
國外商家加快進軍步伐
就在小型養殖戶隨著豬肉價格波動而忽進忽退的時候,國外商家加快了進軍中國豬肉市場的步伐。
中國農業部不久前宣布,英國將進口豬耳和豬蹄等產品到中國,貿易規模預計會增長到每年5000萬英鎊(約9892萬新元)。此外,中國也從美國、德國、 法國等國家進口豬肉。美國《農業周刊》引述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生豬進口量為1萬5000頭,比2002年至2007年期間累計數量多出了2000頭。
新加坡食品工業也于兩年前同中國企業在吉林省建起綜合養豬場,完工后年生產量預計可達150萬頭生豬。
一些強勢企業也開始跨行養豬:鋼鐵產品制造商武鋼不久前宣布投資390億元來養豬,互聯網技術公司網易的養豬場將在今年11月竣工,糧油食品出產商中糧集團也早于2007年建立生豬基地。
大型養殖戶獲津貼太豐厚
分析師指出,中國政府給予大型養殖戶的津貼太過豐厚,小豬場獲得較少,可能造成大型豬場壟斷生豬市場價格,傷害小型養殖戶的利益。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杜麗群對本報說,政府應該引導企業,推出防范措施,讓市場發揮調節作用,同時要保證在養豬企業并購或重組過程中,不要過于集中在某幾家企業,防止壟斷局面形成。
杜麗群認為,大小型企業應該并存發展:小型企業能確保農民的基本收入,大型企業則可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提高品質和產量,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
她建議小型生豬養殖戶聯合組成“小團隊”,利用現代技術和管理方式,提高生產效率。
“無論豬場大小,業主需要讓養豬場產業化和現代化,才能保持競爭力。”
中 國是養豬大國,也是豬肉消費大國。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的豬肉產量達5070萬噸;生豬出欄總數為6億6700萬頭,占全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然而, 近年豬肉價格波動不定,不僅讓許多小型養殖戶面臨生存危機,也導致物價波動,引發通脹風險。由此,一些強勢大型企業瞄準這一市場,投巨資跨行養豬。大型企 業與小型養殖場爭奪同一塊“豬肉”,中國生豬市場由此發生了變化。
2012-06-16
(Top) 返回頁面頂端